中国创业资讯网

站内留言 会员登陆 会员注册 站长推荐:
站内搜索: 您的位置中国创业资讯网 > 资讯中心 > 我要创业 > 创业经验 > 文章内容

商业银行人才争夺白热化

2014-3-16 14:11:43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 查看评论
国有银行的问题不是技术性的,而是环境性的、历史性的。一边是稀缺人才大量流失,一边是结构性冗员久裁难去,国有银行陷入的就是这样一种尴尬!


    时近年末,金融行业人才争夺战已经进入白热化状态。广州几家知名猎头公司负责人都表示,在国庆节之后接到的订单中,就数金融职位最多,一批全新的、与国际接轨的一流金融人才将会成为金融界的抢手“货”。


    业内人士指出,新兴商业银行与国有商业银行之间的人才竞争由来已久,而外资银行的涉入则更加剧了人才竞争的热度。入世之后国内金融业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优秀人才的流失,外资金融机构凭借优厚的待遇、完善的培训、先进的管理和公平的内部竞争环境争夺国内金融业中的优秀人才。中资银行将和外资银行在同等条件下竞争,许多国际商业运作、金融机会接踵而至。这样一来,本来就短缺的金融人才将会更加奇货可居。


金融人才需求急剧上升


    自去年下半年开始,金融行业人才需求上升,而高级金融人才争夺战在今年已经全面打响。从今年夏季广州各招聘会反馈的信息来看,广州市各大商业银行对人才的争夺一直不断并具有金融专业背景、市场营销经验,具有较强市场分析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的人才以及有外语特长的人才都是各商业银行关注的重点。


    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和金融产品的延伸,目前银行业流动最频繁的除了国际业务人员之外还有客户经理、贷审人员及高端个人理财人员等。一位具有多年猎头工作经验的人士预测,未来中资银行将急需具有留学背景和海外相关工作经验并熟悉中国市场的“海归”人才。另外,随着外资银行的不断进入,国内银行业服务将朝多样化和专业化发展,银行对人才的需求程度还将加大。


  有关专家认为,金融机构对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中高端专业人才的需求旺盛;二是注重经营管理人才的招聘。


  据了解,中国入世后的金融开放引发的深层次金融变革正是金融机构“求贤若渴”的原因。与国外的金融巨头相比,目前中国金融业员工的工作效率往往只有花旗、汇丰的几分之一,尤其是那些既熟悉国内外金融知识又精通国内金融实际情况的专家型金融人才更是屈指可数,而他们显然是金融产业中身价最高的人群。 


  据分析,在最近一两年国内金融业改革的关键阶段里,四大商业银行将引进战略投资者并在海外上市,由此对金融中高级管理人员的需求缺口还将相当明显。近年来,投资银行业蓬勃发展,投资银行在西方发达国家是与股份制同时诞生的,迄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其在发达国家金融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投资银行业起步较晚、发展较慢,以北京市为例,全市共有金融从业人员6万余人,而证券业从业人员却只有4000余人,与国外相比差距甚远。中外金融界人士一致认为,未来10年是中国投资银行业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投资银行业的发展壮大需要大批专门人才。


    投资银行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证券业的发展。从1990年证券交易所开业始,中国证券业发展只有十多年历史,但其发展速度却相当快。二是金融工具和金融业务的创新,金融产品多元化、银行服务全能化是全球金融业的发展趋势。投资银行领域的业务创新潜力更大,国外投资银行业从事的投资分析与咨询、投资管理、风险投资、项目融资、公司理财、企业重组与收购兼并等一系列业务在我国正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地发展起来,这些新的业务领域急需一批专业素质较高的人才。


中外银行抢夺金融人才


    中国自加入WTO以来,已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家银行在华设立了200多家金融机构。随着中国银行业在2006年底全面开放的时日迫近,外资银行“抢滩"北京、上海等中国大城市的步伐开始“提速"。


    从2001年到今年,各大外资银行纷纷大力扩张。渣打银行中国区人力资源总监彭海涛表示,对于外资银行来说,今年的主要工作是布局,而随后的2006年、2007年外资银行将迎来其用人高峰期。


    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拓展,外资银行自身现有的人才资源已无法满足其用人需求。在其他行业,“挖墙脚”是企业解决短期人才需求的捷径。同时,对于外资银行来说,培养管理骨干的通行做法是招聘优秀的应届毕业生,待其获得一定工作经验后再派到海外总部或业务中心接受正规国际化培训,促使其早日成熟。


    一份全球调查报告显示,对MBA毕业生需求最大的行业当属金融和咨询业。自2001年至2003年,全球投行人才需求陷入低谷,但从2004年开始则全面回升,几乎所有投资银行都在积极招聘MBA毕业生到合并与收购、贸易、研究、销售以及基金管理部门。于是,几乎所有大的金融机构都纷纷回到校园展开激烈的MBA争夺战。
 
    渣打银行自2000年开始实施管理培训生计划,今年计划从高校招募约40名大学生;汇丰银行每年在内地著名高校招收优秀人才送至香港和伦敦的培训基地进行2年至3年培训,然后回国担任经理;花旗银行也不例外,该公司前中国区企业传播及公共事务部助理副总裁郭晔就是作为管理培训生进入花旗,从一名助理做起,又被派往美国总部接受国际化培训的。
 
    一些外资金融机构还积极与高校商学院合作开展培训等活动。如花旗集团已宣布今后10年内将投资2亿美元在香港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推行“全球金融教育支持计划"。美林证券也不甘落后,他们在今年1月初便宣布向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以及台湾政治大学三所大学捐款16.5万美元,开展美林应用财务的交流计划。


    事实上, 各大国有商业银行对人才的争夺也在持续升温。日前,中国建设银行贴出了其筹备中的基金管理公司招聘启事。此前,中国工商银行的资金管理公司也曾大张旗鼓地招兵买马,基金人才再度成为了人才市场上的紧俏品。与此同时,交通银行太平洋信用卡中心也在广发英雄帖、网罗优秀人才,中国银行全球招聘25名高管的活动也接踵而至。


    “有金融专业背景、市场营销经验,具较强市场分析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有外语特长者,如精通英语、日语、韩语者优先。” 这是招商银行深圳管理部日前招聘客户经理时开出的应聘条件。招行此次共招聘客户经理40名,对外语的要求显得尤为引人注目,因为以往银行招聘客户经理一般只注重其是否有客户资源。该行有关人士指出,此次招聘是面向全国大中城市及港台地区的,同时招聘的还有高级营销策划、产品开发专业人员。
 
  就在同一天,深圳商业银行在媒体上登出了大幅招聘启事,面向全国公开招聘近30个职位的专业人才,包括人力资源总监、营销总监、国际结算高级经理、风险管理主管、利率分析师、稽核监督员等。至于薪酬水平,深圳商业银行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兰树蕃透露:“在深圳银行业属中等偏上。” 


  据了解,其他银行也纷纷提供不同的职位虚位以待。中国民生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招商银行分别在其网站上贴出了招聘计划,其中不乏中高层职位。  


银行业“黄埔军校"的悲哀


    在大学毕业生“一窝蜂”地追捧外资金融机构时,国内金融业的在职员工则为了“高薪”或“前程”而不惜将多年的“铁饭碗"彻底砸碎!大批高素质人才从四大商业银行流走,最愿意留下来的那部分员工倒恰恰适应按部就班的生活节奏。但国有商业银行的体制积弊使其对这一明显趋势无动于衷。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 自1999年至2000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共有41300人辞职,其中绝大部分流往了外资金融机构!


  在广州,一家国有商业银行广州分行被戏称为银行业的“黄埔军校”。近年来该行不仅人员流失严重,而且流向集中在外资银行。“这样一来,这家银行还有什么商业秘密可言?”一位已离开该行的人士评论,因为骨干走得太多,在这里新人得到锻炼的机会实际上很多,但每回把新人培养到具有独当一面的能力时人就走掉了,该行已经成为别人的培训基地。


  外资银行能使的招数其实很简单,但又确实让中资同行瞠目结舌——高工资。“10倍肯定已超过”,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国有商业银行中高层人士现身说法,“我现在的工资、津贴加起来每月不足3000元。但如果跳到外资银行,3万元都不成问题。” 


  令人头疼的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客户将随员工的流失而丢失,优质客户可能率先被分流。


    事实上,人才流动的动机当然首先是与其个人利益直接相关的。金融人才(尤其是一些优秀中高层人员)的择业标准无外乎有三个方面——待遇、机制和发展空间。而现在国有商业银行渐渐退出高收入行业队伍,由于业绩不行、人员臃肿,其员工的优越感已不复存在。


    有关专家指出,国有银行的问题不是技术性的,而是环境性的、历史性的。最大的工行员工有50多万人,最小的中行也超过了20万人,一人工资加100元,财政负担就可观了。人一多,管理成本就高,银行效益就会受影响;人均利润上不去,待遇就成了问题。因此,裁员势在必行,但是裁员也是一个两难的问题。一边是稀缺人才大量流失,一边是结构性冗员久裁难去,国有银行陷入的就是这样一种尴尬!


(编辑:雨寒)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全部评论 ]

网友评论:

    用户名:

    评   分:100分 85分 70分 55分 40分 25分 10分 0分

    内 容:

                 (注“”为必填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关于本站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下载声明 - 友情链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