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注册资讯网

站内留言 会员登陆 会员注册 站长推荐:
站内搜索: 您的位置中国企业注册资讯网 > 资讯中心 > 企业管理 > 文章内容

体验“蚂蚁分工”的乐趣——人员整合孕育理性商业环境

2009-3-10 10:10:52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 查看评论
    在地球家园,生活着一种渺小而神奇的精灵——蚂蚁,它们群居而生、协力而作。在由数以万计的蚂蚁组成的社群里,大家分工有序,一切显得那样井井有条,成员间的配合娴熟自如。
   
    蚁群的神奇在于它们能围绕既定的分工,通过有效的信息沟通,加强彼此间的协作,从而找到食物源和蚁巢之间的最短路径,为家族营造一个足食充盈的生存环境。活跃于商务中的人们,如果能像蚂蚁社群那样加以整合,又将创造何种奇迹?
   
    电子商务需要娴熟的协同
   
    的确,“蚂蚁分工”的自然现象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因为我们今天所从事的商务活动在形式上跟蚂蚁的群体行动有若干相似之处,我们需要学习蚂蚁在分工协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娴熟技巧。
   
    单个的蚂蚁显得那么弱小,简直难以想象它会有何作为,但作为整体的蚂蚁,却能展示无穷的力量。事实上,作为单个的人,即使能力再强,也很难在今天的商务活动中充分施展个人魅力,因为商务活动也讲究整体协作。商务活动由供应商、员工、合作伙伴等共同完成,任何一项事务,都是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流程、有多方人员参与的情况下才能完成的,处于不同流程中的商务人员之间需要通过沟通,才能达成协作关系。在商务活动中,如果不同商业流程的衔接环节信息沟通不畅(或者说根本就不能进行信息沟通),那么,处于不能参与流程的人员根本就无法协同,商务也必然无法进展。
   
    当然,商务活动比“蚂蚁分工”要复杂得多。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商务环境日趋复杂,公司的全球化经营方式,使得公司的员工、合作伙伴、供应商、客户等遍布全球各地,地域、时间、文化、技术、生活方式等都成了寻求协作的障碍。商务活动中,为了争取协同,人们需要实时交换关于竞争对手、商务环境、工作进程、工作体验等多方面的信息,而周边环境的随机性变化,又在不时地产生新信息和伪信息,干扰着我们的视线,增大寻求协同的难度。
   
    人员整合的平台之痛
   
    换个角度,协同就是要将一群相关的人员整合在一起,共同完成一项事务。如果是工业生产,可以将众多的人组织在一个车间,对他们加以简单培训,然后他们就能被列入流水线从事生产协作。这种整合是将对象从物理位置上加以整合,为他们提供一个公共的生产平台,以促进协同。
   
    电子商务时代,协同的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业务流程的多样性、交叉性,使得人们很难从物理位置上被整合在一起。坐在办公室里处理业务数据的员工,也许正在协助远在酒店的同事进行一场商业谈判;在制定一项商业计划时,也许你需要来自位于大洋彼岸的分公司的同事及时参与你组织的讨论会……显然,这些整合都是建立在良好信息沟通的基础上的,即人员整合已从以“物理位置”为核心转移到以“信息沟通”为核心。
   
    那么,赖以将商务人员加以整合的基础又是什么?现时,许多企业的回答是与Intranet相连的PC。人们在以PC为中心的工作台上处理日常事务,并进行简单的沟通。但是人们发现,以PC为中心的工作模式越来越难以满足随需应变的电子商务对协同的要求。在以PC为中心的工作模式中,资源缺乏集中管理,人们只能按串行的方式传递和共享信息、进行异时协作,根本无法感知实时的需求变化;为获取功能丰富的应用,商务人员疲于应付各种软件升级,却又时时为应用的功能不尽人意而苦恼;PC上不同的操作环境,限制了人们的信息沟通和应用共享。
   
    一方面,企业急需将分散的员工加以整合,以发挥团体在商务活动中的威力;另一方面,企业又缺乏一个理想的平台,藉以实施有效的人员整合策略。
   
    革命性工作台弥补先天不足
   
    在发现以PC为中心的工作台不能满足人员整合的需要时,人们力图变革现时的工作台模式,来满足实施人员整合战略的需要。
   
    工作台依然是人们参与商务活动的入口,整合还得着眼于工作台。以PC为中心的工作台的缺陷在于它通过商务人员自我部署和管理,将资源、应用、甚至位于工作台上的商务人员自身孤立开来,从而制造了一个四分五裂的商务环境。
   
    变革传统工作台模式的关键是为所有的商务人员提供一个集中管理、灵活应用,而又不失个性化的工作台。
   
    集中管理工作台是人员整合的基础。无论是蚂蚁分工,还是工业化大生产的流水线,协同之所以如此顺畅,是因为参与协同的所有个体都被整合到一个统一的协同环境之中。电子商务的协同以信息沟通为核心,所以需要为所有的商务人员提供一个公共的信息平台。在服务器端集中部署、管理信息和应用,那么,商务人员通过客户端实时访问到的将是无差异性的信息和应用,信息的一致性,自然会促进协同。集中管理工作台的好处还在于实现了无接触部署(由服务器端集中承担繁琐的升级、部署和管理任务)、提高了信息资源的安全性系数和提供功能更丰富的应用。
   
    灵活应用是人员整合的前提。灵活应用体现在商务人员自由选择终端工具、操作系统等多个方面。今天,商务活动涉及的地域越来越广泛、而时间越来越随机,人们不可能永远与PC捆绑在一起。在更广阔的时空中,人们期望能够以类型更丰富的终端工具参与商务活动,而在交流协作时,人们不希望操作平台、应用软件的差异性成为障碍。而屏蔽应用工具、操作系统的差异性的客户端中间件技术恰是提供灵活应用的保障。
   
    提供统一的信息环境并非要泯灭个性化,恰恰相反,商务人员可以在客户端按照自己的意愿布置门户、设置视图、发布文档,在保证信息畅通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彰显个性。
   
    在服务器端集中管理客户端、可自由选择模式的工作台,将离散的商务人员带入一个统一的信息环境,以商业目标为核心将人们整合在一起,从而促进商业协作,这就是我们克服先天不足、寻求娴熟协同的助力器。
   
    人员整合:孕育“离而不散”的商务
   
    将人们机械地聚集在一起,或者将人们强行地与固定、僵化的工作台捆绑在一起,以期达到人员整合的目的,纯属枉费心机。满足电子商务协同需要的人员整合,是在顺应人们商务活动习惯的基础上,凝聚整体力量。
   
    在人员整合的商务环境中,无论商务人员处于什么位置,无论手头上所持的终端工具是便携电脑、手机、PDA、还是其它,无论这些工具采用的是什么操作系统,他们都能便利地进入一个共性的信息空间,参与商务协同。
   
    人员整合的优势在于实现了人与信息、流程的融合,人们可以删减业务流程中的若干冗杂环节,寻求合作伙伴的支持和帮助,从而大幅度地提高工作效率。
   
    在人员整合的工作台上,人们无须借助网络以外的其它工具来加强协同。人们可以实时地从公共信息平台访问信息、并行处理文档,消除纸质文档辗转往复所带来的麻烦,实现真正的无纸办公和协同。
   
    人员整合带给商务太多太多的实惠:便利、协同、高效率、高收益……人们悠然地活动在生活中的各个场所,但商务活动并没有因此而中断,借助人员整合的工作台,人们的商务协同在无时无刻地进行着,人员整合已经培育出一种“离而不散”的商务。
   
    没有一丝刻意和些许呆板,像蚂蚁分工一样娴熟、自如,是电子商务时代实施人员整合时追求的一种境界。
   
    背景知识
   
    协同软件与传统OA有何区别?
   
    协同软件是个人或组织用来实现沟通与协作的应用软件,而传统OA仅是实现办公自动化的软件。协同软件与传统OA有以下重要区别:
   
    一、协同软件能够支持完全的移动性(无缝的网络连接)。协同软件能够支持各种网络环境,并可支持跨网络、跨地区的应用。也就是说不管在任何地方,用什么样的网络,无论是宽带还是窄带,有线还是无线,局域网还是互联网,协同软件都能实现无缝的连接,确保用户能够在各种应用情况下保持最高的工作效率。
   
    二、协同软件拥有跨组织、跨系统的互通性。协同软件不是局限于企业内部的,而是形成了通用的工作模式,通过这种模式自由组合,能够实现各种跨组织、跨系统的交叉应用。
   
    三、协同软件拥有良好的动态适应的能力(基于团队模型的管理)。协同软件能够基于一种团队模型,快速构造各种不同的项目管理或业务管理系统。
   
    四、协同软件有更强的安全性、可管理性。由于协同软件是基于互联网之上,因此有更强的安全性和可管理性,这在跨网络、跨组织应用时更为重要。
   
    五、协同软件有更加开放的系统扩充性(活页夹模型)。协同软件拥有良好的系统扩展性,能以“活页夹”的形式按需集成多种协同应用产品,当企业提出更高的协同管理需求时,可平滑、安全升级。
   
    传统OA作为政府和企业最早实现的提高办公效率的信息化手段,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提高日常的办公效率。但不论是第一代OA、第二代OA还是第三代OA产品都存在着对企业来说致命的硬伤,就是无法与企业的财务、库存、生产、销售、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业务系统挂接,并很好地协调工作,因而造成许多推进上的障碍。首先是决策层无法利用OA系统辅助决策;其次,企业基于个性化的、动态的办公需求也得不到满足;而更重要的是OA系统无法与相关企业的业务系统进行协同,从而影响了企业的营运能力。针对以上一系列的问题,众多的OA厂商和管理软件厂商推出了数不胜数的解决方案及技术,但都无法真正解决这些问题。
   
    协同软件的出现,不仅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而且能使组织及部门内部,以及各种跨组织、跨地区、跨时区、跨系统、跨网络的动态团队内部实现安全、高效、方便的信息交换、知识管理与流程控制,从而全面提升了组织的敏捷性,使应变更灵敏、决策更准确、管理更高效。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全部评论 ]

网友评论:

    用户名:

    评   分:100分 85分 70分 55分 40分 25分 10分 0分

    内 容:

                 (注“”为必填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关于本站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下载声明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