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注册资讯网

站内留言 会员登陆 会员注册 站长推荐:
站内搜索: 您的位置中国企业注册资讯网 > 资讯中心 > 企业融资 > 文章内容

台湾2001年十大财经新闻

2009-3-10 15:40:25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 查看评论
一、两周84小时工时案

  2001年一开春,“两周84小时工时案”的实施就揭开了一年纷扰的序幕。在景气不好的情况下,有些公司干脆一不作二不休,裁员以降低成本,搞得劳资双方矛盾丛生,纠纷也就随着增多。于是,工时案就活生生地成了政党斗争的工具。

二、股市震荡起起伏伏

  21世纪一开始,台湾的证券交易也有了变化,股市交易延长到下午1点半,与国际证券市场看齐,说也奇怪,股市一延长交易,台股从20世纪末的谷底轻轻松松飞上了天,第一季度就从4000多点涨到了6000点以上。

  但第二季后,台股就像泄了气的汽球,一泻千里,不到半年的光景,加权指数就降到了8年多来的新低3411点。没想到一场选举却又使台股直奔5000点以上,两周涨了千余点,随后在台币狂贬牵累下,台股又跟着“被贬”。

三、台币贬升无常

  年初的台币价位约是1美元兑换33.03元,但5月份时又传出1美元兑40元(新台币、下同),等于回到30、40年前的水准。然而,台币的变化还不止于此,原本在“9·11”事件后,台币有一路升值的趋势,没想到却在2001年的最后不到一个月,出现了大逆转,半个月贬了近6角,一度到了1美元兑35元的价位,几乎要触及外汇市场管制解除以来最低的价位,年中40元之说似乎还真有点道理,而年底出现的局面都是源于日元贬值。

四、失业率继续攀升

  2001年5月24日,台湾正式报道第一季的经济成长率将不到2%,创26年来新低,先前台当局还拍胸脯保证要“保5”“保4”,被铁证如山的数字粉碎了,第二、三季经济成长率更呈现负成长,全年经济成长率保“正”都无望了。

  经济的持续下跌,使失业率不断上扬,当局虽坚持说要“保3”,不让失业率破3%,结果每个月公布的数字却是直线上扬,不仅破3,连4、5都没有保住。

五、“戒急用忍”被迫松绑

  在经济下滑的形势逼迫之下,台“经发会”从筹备到召开花了一个多月,最后,终于达成了洋洋洒洒322项共识,其中,最令大家期待的就是“戒急用忍”政策松绑。

  经发会后,立法院也通过了一些经发会共识有关的法令条文修正,各部会也陆续针对共识提出政策,只不过,外界仍认为稍嫌牛步,特别是“戒急用忍”政策松绑的落实,给人“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感觉,引起了不少人的担心。

六、“9·11”犹如雪上加霜

  美国发生了举世震惊的“9·11”恐怖事件,这一击,使全球金融市场陷入慌乱中,台湾的股市交易因此也暂停了一天,外汇交易则是停了半天,但自此股市就一路破底,而由于台湾出口美国的产品众多,使得不少台湾业者认为,“9·11”事件会让已经住院的台湾经济状况“进入加护病房”,以后如何发展就有待观察了。

七、WTO带来的得与失

  而在加入WTO后,台湾的各项产业也将面临不同的考验,国际化的脚步会加快,但对本土产业的冲击也在所难免。新年伊始,台湾民众已承受它的威力,民众感受最深的莫过于米酒的涨价,一瓶22元的米酒,在加入WTO后,一下子要涨价到120元以上,于是抢米酒成了全民运动,任凭公卖局怎么增产,民众永远都买不到,最后当局还使用出凭户口名簿的绝招,以防民众囤积,同时也展开了查缉行动,果然发现了数十万瓶的囤积米酒。

八、金融控股公司风潮

  2001年财经界最大的一个风潮就是谈了多年的金融控股公司总算有影了,保险、证券、金融业者,只要有机会,都来参一脚,赶在6月立院会期最后,通过了金融6法,让金融控股公司的设立有了法源依据。

  金控公司就像是金融百货公司,民众可以在此一次办理存款、保险、证券、基金等事宜,相当便利。一些学者或是证券分析师认为,大家一窝蜂地抢搭金控列车,可是有些却是胡乱配对,而这种“配对”是否合适,有待时间验证。

九、公营事业加快“绿化”

  除了金控的风潮,国营事业、金融机构的绿化好像也成了潮流。所谓“绿化”,其实是指机构中人事的更迭。金融机构的绿化,从前年底的一银开始。除了金融机构外,“国营事业”也是绿化的目标,其中,最轰轰烈烈的就是中钢董事长换人,在中钢待了30年的王钟渝虽然有强大的舆论支持,当局还是硬干,把王钟渝换成了郭炎土。

  还有一桩绿化事件也是新闻的焦点,那就是罗胜顺接任中华纸浆公司董事长,罗胜顺乃是长年为总统夫人推轮椅的好心邻居罗太太的老公,也是“扁帽工厂”的老板,这件人事安排当然也让外界投以异样的眼光,更令人非议的是,罗先生上任没多久,就把赚钱的华纸并给了赔钱的永丰余。

  为了争夺权力,金融公营机构的“绿化”正加紧进行。

十、企业合并成潮流

  2001年的财经界,还掀起另一波热潮,即企业合并风。最受瞩目的合并案莫过于宏电集团的大整合,宏科并了宏电,使得宏(其石)成了历史名词。但一个现象也很让人奇怪,那就是几家公司刚刚要合并,过几天又突然宣布“停止”,或者是合并了几天,又告吹而散,没有下文,让人搞不清到底是为了什么。
相关文章列表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全部评论 ]

网友评论:

    用户名:

    评   分:100分 85分 70分 55分 40分 25分 10分 0分

    内 容:

                 (注“”为必填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关于本站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下载声明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