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业资讯网

站内留言 会员登陆 会员注册 站长推荐:
站内搜索: 您的位置中国创业资讯网 > 资讯中心 > 我要创业 > 创业故事 > 文章内容

25年春秋创业史:王正华的平民经济学

2009/7/28 10:46:06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 查看评论

  25年春秋创业史:王正华的平民经济学

  文/本刊记者 周云成 曹一方 图/摄影记者 雷 辉

  王正华25年的商业征程,就是一部耐读的经济学教科书——

  导 言

  我们关注了王正华整整八年。

  八年前,在中国旅游市场上,旅游包机、网络批发……新招迭出的春秋国旅,是一骑绝尘的王者。当我们走进上海定西路春秋国旅总部时,却发现王正华的办公室居然是在行政部里隔出的一个只有几平方米的小房间。

  尽管当时我们交流最多的是春秋的旅游业务,但包机旅游已上规模的春秋,已经开始讨论自建航空公司的可行性。

  正是这个“异想天开”的想法,让我们开始了长达八年的追踪。

  八年后,当我们再次来到上海时,王正华的春秋已经搬到了上海虹桥机场附近的航友宾馆二号楼。楼道里的飞行简报是写在黑板上的,员工们紧张而忙碌。

  依然是穿过行政部的办公室才能进入王正华的小隔间。10多个平方米的办公室里,除了两张办公桌和一个用了二十年的白沙发,就只剩下一条窄窄的过道了。两张紧挨在一起的办公桌,一张是董事长王正华的,一张则属于CEO张秀智。

  在王正华的话语之间,一个平民经济学的脉络逐渐清晰:从专注于散客市场的旅游业务,到将廉价进行到底的航空事业,再到全民公司的内部管理理念,王正华对于金字塔塔基——平民大众市场的开掘发挥到了极致。

  王正华和春秋的成功,其实是一种专注于平民经济的成功。

  第一章:“六选一”的选择题

  本章导读:王正华对于机会成本这一经济学概念的理解是:老天爷的最大爱好,就是在我们不可逆的人生道路上设置岔路口,然后等着我们做出选择。仕途或商界,王正华选择了后者;六个不同行业的公司,王正华选择了旅行社。

  窗外,令人心烦的知了叫声一直不停,正午猛烈的太阳晒得屋里异常闷热。40岁的王正华坐在床沿上,看了看沉着脸一言不发的父母,瞧了瞧刚与自己吵了嘴、正在气头上的妻子,再环顾了一下这间12平方米、挤着自己一家6口人的小屋,他强掩心头剧烈的酸楚,坚决地说:“我还是要下海!”

   屋里闷热的空气陡然凝固……这是1984年的夏天。

  如果不是一个工作任务让王正华重新发现了自己,他很可能将在仕途上一直走下去,绝不会有下海的念头。

  1981年,时任长宁区遵义街道党委副书记的王正华,接到一个艰巨的任务——解决返城知青就业问题。那是一个风云渐起的历史时刻,改革开放的政策之手开始拍打无数个满怀激情、跃跃欲试的灵魂。办企业!37岁的王正华热血沸腾。

  借政策东风,王正华一口气办了汽车修理厂、客运公司、货运公司和旅行社等6个企业。王正华告诉记者,“那个时候根本不知道什么叫产权,但我知道你拿谁的钱、谁就有资格来管你。我不希望婆婆太多,所以6个企业里没有一分钱来自国家投资,都是我们自筹资金。”

  第一是报名费和培训费用,这笔费用成了企业的第一笔流动资金;第二是借款,当时,国家有政策,安排一个知青就业可以借款500元,王正华借了一部分钱,但很快就还上了。

  就这样,王正华从零开始办起了自己的企业。那个时代,恰恰给了有头脑的人一个绝佳的机会:凡是能够生产出来的东西,都能够卖出去。

  经历了三年的商界打拼,王正华的汽车修理厂不仅业务红火,甚至东拼西凑造出来了第一辆货车;客运公司每天有40辆车往来于上海和扬州之间;货运公司每天有70笔生意,这些成功带给了王正华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他发现自己敢想敢做的性格更适合做企业。不惑之年,他下定决心辞职下海。

  王正华的这个想法,不仅招致家人的强烈反对,组织上也再三挽留,但他心意已决。最后组织上开出条件:要走可以,但6个公司只能带走1个。

  这是一道必须赌上身家命运的选择题。

  在机关工作了近20年,王正华家里的日子依然过得清苦,他拿不出更多的钱转战商海,更容不得丝毫的失败。在那几个闷热难耐的仲夏夜里,父母妻儿都已熟睡,王正华却盯着天花板难以入眠,太多的思绪在他脑海里翻腾、缠绕、延伸。

  把汽车修理厂做上规模,便可升级为汽车装配厂,再做大就是汽车制造厂,这个诱人的梦想却需要大量的资金来实现,而货运、客运同样需要高额投入。他在脑海里连连划叉。

  相比之下,旅行社的资金门槛最低,而且能够让他定下心来的是:他此时已经找到了一个绝佳的旅游市场突破口并迎来了增长的势头。于是,在脑海里,他在旅行社后面划上了一个勾,从此,他的命运就与这个叫“春秋”的旅行社绑在了一起。

  第二章:独辟散客市场

  本章导读:一本《世界旅游业及其哲学》,指引着王正华找到了一个绝佳的突破口,即当时中国旅游业的一片蓝海——散客市场。在王正华的平民经济学中,散客市场可解释为平民大众的市场,其潜力无可限量。

  1981年的秋天,上海常刮大风。长宁区中山公园的小亭子旁,王正华呆立着,任凭大风卷着落叶刮在脸上,他觉得有些无助。

  这个小亭子就是最初的春秋旅行社,它的第一单生意上海到苏州的一日游。“那次准备组织40个人去苏州,结果花了很长时间,只卖了20张票,卖的钱还不够包车费,亏得要命。”王正华对记者回忆道。

  当时,由于经济水平的限制,国内旅行社的主要客源为单位团体游,散客旅游少之又少。然而团体游的生意几乎都被中旅、国旅等国有旅游公司瓜分,哪里还有剩羹留给初闯旅游业而缺乏经验的王正华。第一年春秋的营业额仅仅1万元。

  王正华突然觉得:春秋旅行社就像这座被马路四面封锁的中山公园,在国有旅游公司的围堵下,已成孤岛。

  但是,怎么突围,王正华却没有一丝头绪。

  他开始四处寻找,寻找一条活下去的道路。一方面,他四处寻访一些从事旅游业的老前辈,这些老前辈将解放前完全市场化的运作经验倾囊相授,让他了解到,散客旅游在完全市场化的旅游业极具潜力。

  另一方面,在那个资讯不发达的年代,他渴望从书本中获取旅游业的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他打听到杭州大学一位欧洲留学归来教员,编纂了一本关于旅游业的书并油印成教材,他便四处托人到杭州大学找到了这本《世界旅游业及其哲学》。如同找到了武功秘籍,他彻夜青灯,通宵研读,不仅习得国外先进的旅行社运作模式,还得知:在发达国家成熟的旅游业市场里,散客旅游才是真正的市场主流,占了市场份额的85%以上。

  无论是中国的市场历史,还是西方的市场实践,都指向了同一个目标——散客市场。“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必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自费旅游。被国有旅游巨头忽视的,正是未来的市场主流!何不在此出手!”茅塞顿开的王正华激动万分,他坚定地攥紧春秋的拳头,狠狠地砸在了散客市场上。

  当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摆脱单位统一组织的旅游,追求个性化旅游,散客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找对了路的春秋随即迎来增长,第二年营业额猛增至64万元,第三年则达到120多万元。当几个国有旅游巨头回过神来时,王正华早已带领春秋跑在了前面,春秋的旗帜已插遍了上海滩。

本新闻共4

[1] [2] [3] [4]  下一页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全部评论 ]

网友评论:

    用户名:

    评   分:100分 85分 70分 55分 40分 25分 10分 0分

    内 容:

                 (注“”为必填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关于本站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下载声明 - 友情链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