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业资讯网

站内留言 会员登陆 会员注册 站长推荐:
站内搜索: 您的位置中国创业资讯网 > 资讯中心 > 我要创业 > 大学生创业 > 文章内容

吉林省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

2010/1/7 10:47:32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 查看评论

  秦学武,高中毕业后,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没能进入大学学习。他打过工,在镇上开过蔬菜种子经销商店。2005年,秦学武被推荐选拔为“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学员,来到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学习,他终于圆了多年的大学梦。

  “家乡有我的理想,还有我带领乡亲们创业致富的承诺。”学成返乡的秦学武成立了德惠市三增农业科技农业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员由注册时候的5人发展到目前500多人。

  吉林从2005年起,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每年从农村选拔2000名青年,到吉林农业大学、吉林大学农学部等涉农院校,进行大学专科学历教育,实行定向培养,用5年时间,使每个行政村都有一名有知识、懂技术、留得住、用得上的大学生。

  政府埋单,农民受益——

  万名农民圆了大学梦

  这样年龄结构的大学课堂也许只有“文革”后刚恢复高考的时候才有:从十七八岁的青少年到40岁左右的中年人,有的学生刚刚走出高中校门,有的学生的孩子已经开始上高中。正是“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让这些或当初高考落榜的农家子弟,或在农村已经小有成就急需“充电”的农村青年走进了高等学府的课堂。

  “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学员的学习,不同于传统的函授和农广校,是全日制,学员全部脱产在校学习2年,每年安排寒暑假各6周,同时,考虑到学员的实际情况,每年放春耕假、秋收假各4周。更让学员们高兴的是,在校学习期间的学费、住宿费和书费全部由政府财政“埋单”,为此吉林省政府要出资6000余万元。

  吉林省“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办负责人韩如雪介绍,前四年已经招收项目学员8233人,其中已毕业两届共2966人,目前正在进行最后一批的招生,计划招收2550人。每个进入大学的农村青年都需要和当地签订至少5年的回乡服务合同,确保学到知识的人能够真正回到农村。

  学有所成,带动一方——

  技术撑起农村一片天

  吉林农业大学教授车永顺说,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能够在短期内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带动农民整体素质提升。“实用就是人才,这些农民大学生回到农村后,能踏踏实实地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带动农民致富。”

  过去农村乡土人才的培养基本靠自然生成,各地普遍存在人才短缺、总量不足、层次不高的现象。梅河口市委组织部干部教育科科长李国兴介绍,该市6000名实用人才中初中以下学历占到68.6%,在67名市级农村重点实用人才中,仅有3名为大专学历,14名中专学历。“项目实施以来,我们已经培养农民大学生150名,相当于过去近10年回到农村大学生的总和。”

  长春市项目办负责人戴清春介绍,这一项目实施四年来,长春市共招生1648人,已毕业529人。据统计,毕业生返乡继续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及创业人数约450人左右,占返乡学员85%。已有学员创业项目57类共443项,总投资额7083万元,年收入达到2609.6万元,带动周边农户5398人。

  农安县哈拉海镇农民董家贵从吉林广播电大畜牧兽医专业毕业后回到老家,发现家乡一些养猪户由于不懂人工授精技术,又担心养种公猪费用高,而放弃了饲养母猪,花高价外买仔猪。董家贵看到这样高成本的养殖影响了群众收入,于是决心从搞人工授精开始,用所学的知识为乡亲们发展养猪业服务。

  董家贵先后从北京等地畜牧场买来25头种公猪,通过人工采集精液后以成本价为种母猪饲养户搞人工授精,大大降低了养殖户的饲养成本,受到养猪户的欢迎。目前,接受他服务的养猪户已达170多户。董家贵还利用所学,办起了养猪合作社,开设了饲料店、药店、化验、B超等项目。董家贵告诉记者,自己的大学没白上,“既富裕了自家,也带动了乡亲们致富。”

  扶上马,更要送一程——

  政策扶持还需再加力

  “上大学,我们并不是冲一纸文凭,而是实打实想学知识技术。”来自农安县开安镇开安村的高俊明说。“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涉农院校所开设的专业,包括畜牧兽医、园艺技术、农村经济管理、种子生产与经营、中草药栽培技术、农畜特产品加工等,此外,还设有市场营销、法律法规常识等辅修课,高俊明说,学校课程的设置“非常符合农村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能学到真东西固然重要,但学成后政府的配套扶持同样不可或缺。记者对一个县2005级毕业学员回乡创业情况摸底调查发现,44名毕业生中有13名没有致富产业,基本靠种地为生;很多毕业学员的致富愿望虽然特别强,但因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特别是缺少资金,而难以找到合适的项目。由于县级财力有限,这个县的项目办负责人建议,省级财政应加大扶持力度,“省里重点扶持的农民大学生创业项目比例还是小,扶持的比例应该与招生的比例相适应,不应搞人头、搞平衡,影响招生积极性。”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邴正教授表示,“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的具体做法还需要进一步科学化。也有专家认为,要想彻底解决农村人才匮乏的难题,仅有“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是不够的,必须要构建一个按目标、分层次、有重点、有计划、有保障,灵活、多样、长效的农民教育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改变农村人才结构,提高农民文化、科技素质。

来源:人民日报 (J-07)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全部评论 ]

网友评论:

    用户名:

    评   分:100分 85分 70分 55分 40分 25分 10分 0分

    内 容:

                 (注“”为必填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关于本站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下载声明 - 友情链接 - -